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4集力行分享 |
|
李莹洁学长 |
|
|
1.有心非 名为恶 说实话,在这上面,我错得非常得差。从小到大,都是没有主见。别人做什么,我也做什么。别人什么样,我也什么样。其实自己心里清楚是错的,但是还要做。 看到蔡礼旭老师讲的:“其实为什么有一些明明是错的事,大家还去做?往往在他们的心中都会说别人也一样。所以这都是找借口。” 真的,看到这里我都很惭愧。很多时候,确实想做正确的事情,但是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和嘲笑时,我选择退缩,而不是做一个榜样来感化大家。有想过要这样子,但是总是坚持不下来。深深的感觉到要做一件正确的事,是要有多大的勇气和精神支柱。 而且我也喜欢别人做不好的事,感觉伤害到我,我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“提醒”对方。看了蔡礼旭老师所讲的,才知道这是“意气用事”,多么傻的举动。考虑不周到。也往往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。 考虑不周到就是容易犯错误。 2.无心非 名为错 我就是因为考虑不周到,常常犯了很多本来好心却办了坏事的错误。就说今天吧,一个师兄在去年的时候请了台移动EVD,结果今年有的碟子是MP4的格式,那个机子放不出来。后来我叫她把机子拿来。我们这的一位师兄就去问厂家,厂家他说没有办法。我就想的自己再去买一台新的给那位在我们这请机子的师兄。我把想法给我们这的一位师兄说了,师兄否认了我的做法,说我是“意气用事”。因为我还是个学生,开学就要上课了,如果这次给师兄买了机子,下次另外的师兄来,是不是也都要给他们重新买呢?而且我去读书了,不可能给师兄说找我,这样其他师兄怎么想呢?后面的事怎么处理呢?何不诚实对师兄说明情况,我们能尽量帮的帮,不能帮的也坦然跟师兄说明。做事要考虑全局。 确实有道理,让我想起一个故事,孔子的学生救了人却不要悬赏。而孔子却说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。因为一个把道德提高了,而让其他人不敢去做这件事了。反而没有起好效果。 所以,“意气用事”也是我一个问题。 之所以我这么没有主见,主要是因为没有“好学近乎知”,虽然我知道不对,但我真正没有明白,明白难,力行易。所以不才不能“知耻近乎勇”。这让我更加懂得得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,急迫性。因为《弟子规》就是一个是非做人的标准。 “爱物者 物恒爱之” 这不就是说我自己的的反面证明吗?因为我用什么都用不了多久,不是烂了就是丢了。因为我心里从来没有真正升起对物的恭敬之心,所以我的东西总是比别人早“下岗”。不过,刚好有位师兄,她就是爱物的人,就算是坏了,也不会轻易的扔掉。所以她的东西也用得那么久,她的行为也深深的触动了我。也正应了“做榜样”来感化人的好例子。 从小就听过“狐假虎威”的故事,现在细想,自己不就是这样的吗?常常会显摆跟自己沾边的事情。比如以前我爱穿漂亮的衣服和化妆,不就是为了用外表来突出自己,其实跟自己的德行没有关系。还有曾经在学校因为自己的舅舅是校长,所以对老师很不恭敬,而老师反而对我非常恭敬。我成绩又不好、品德也不好,老师对我的恭敬不就是看着我舅舅的面子吗?跟我自己的德行有什么关系?现在想起真是惭悔啊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